“无废城市”为废弃物精细化管理带来了可能
工业文明以来,随着线性经济模式“生产—消费—废弃”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不断增加。同时,新消费时代垃圾组分日益复杂,以焚烧为主导的传统垃圾管理模式难以应对越来越棘手的“垃圾问题”,“垃圾围城”困局屡见不鲜。10月26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无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报告指出,为了更加系统科学地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管理,“无废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并在“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利用的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为精细化管理带来了可能。
绿色和平认为,未来“无废城市”探索需要走向数据、环境科学和公共政策相结合的方向。
垃圾处理“资源化”不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产生国之一。在处理方式上,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先后经历了从垃圾的简易处理到以卫生填埋为主,再逐步发展到现阶段以垃圾焚烧为主导的处理模式。绿色和平的研究报告发现,当前,中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仍以鼓励焚烧处理为主,未能切实落实“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再生”的理念。
绿色和平认为,目前,中国生活垃圾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废弃物管理策略理念陈旧。中国废弃物管理长期重视后端处理,轻视前端治理,整体管理体系难以推动源头减量,垃圾处理“资源化”不足,造成资源浪费。二是缺乏基础数据辅助科学管理。当前,中国的生活垃圾管理存在数据收集不全面、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公开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决策者、行业和学界难以根据有限的数据信息摸清中国垃圾问题全貌,进行定性、定量的政策评估和科学决策,也难以有效引导第三方及社会公众参与到生活垃圾的公共管理当中。三是未将环境成本、健康成本等纳入考虑,垃圾处理社会成本偏高。以焚烧和填埋为主导的垃圾处理方式不能有效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导致多种环境和健康风险:垃圾填埋场存在恶臭气味、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问题,垃圾焚烧厂也存在二噁英排放、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探索“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绿色和平认为,未来“无废城市”探索需要走向数据、环境科学和公共政策相结合的方向。2017 年,住建部在全国 46 个城市推进强制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开始了新一轮生活垃圾管理的探索。2018 年 12 月 29 日,国务院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强调这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充分利用、处置安全的目标”,同时要求“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
绿色和平表示,结合中国生活垃圾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走向依靠数据、环境科学和公共政策相结合的“无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新阶段,有助于破解生活垃圾管理困境,降低垃圾处理社会成本。2019 年 5 月 5 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深圳市、三亚市、北京市亦庄等 16 个城市、地区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针对“无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绿色和平建议:一是落实“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再生”的废弃物管理策略理念。参考欧盟地区废弃物管理策略落实源头减量,进而通过可再生资源回收进行妥善的资源化,在不得不通过最终处置的情况下再考虑采取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置。二是建立垃圾管理大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生活垃圾数据库,采集并不断完善生活垃圾从产生、分类、收集、中转、运输到最终处置各个环节的数据,为垃圾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基础。三是应用成本收益分析等模型方法辅助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推进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孟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