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12月15日在中国信通院举办的“2021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今年作为5G大规模商用的第一年,5G整体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网络建设、手机终端出货、用户发展等很多方面都超出预期。
5G整体发展良好
韦柳融表示,从网络方面看,5G网络发展初具规模,今年5G网络基站数已经超过70多万个,比其他国家加起来都要多。同时,整个5G网络相关性能提升很快,5G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了上百兆。面向行业的虚拟专网探索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有800个虚拟专网。
“从技术标准看,5G技术标准沿着增强5G技术能力和支撑垂直行业应用两方向持续演进。今年R16标准正式发布,5G的关键性能、网络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均显著提升。5G关键核心技术——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标准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已完成5G网络切片的端到端总体架构和同厂家设备子切片的域间拉通测试。5G行业虚拟专网标准研究获得突破,在网络架构、对外服务能力、轻量级UPF、与行业局域网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相关进展。”韦柳融介绍。
从移动产业链看,5G产品市场加快发展,5G基站和手机终端实现大规模出货,我国厂商占据较大份额。毫米波技术设备和组网测试完成,向商用化又迈进一步。独立组网产业链主要环节如基站设备、核心网产品、手机芯片都逐渐成熟。
“在5G应用方面,总体来看还处于导入期。消费级应用尽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都在布局,但尚未出现现象级应用,消费者的感知还不是非常明显。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行业应用今年有非常大的突破,很多行业应用开始落地商用。根据第三届“绽放杯”大赛参赛项目数据,超过3成、近1300个参赛项目有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开始进入示范和商用落地阶段。全国范围来看,这个数字还要更大。”韦柳融表示。
韦柳融进一步表示,5G的行业应用在工厂、矿山、港口、医疗、电网、交通、安防、教育、文旅及智慧城市等10个领域初步形成了有望规模商用的应用场景。各个行业对5G的行业应用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多个行业将5G纳入其信息化指导意见或推进相关行业标准。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地推进5G应用和其数字化转型的融合。
“整体来看今年5G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当然可能离消费者所预期的5G应用大爆发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毕竟5G的商用发展还处于初期,我们要给它更多的时间去发展。”韦柳融强调。
赋能多行业高质量发展
“5G的行业应用开启了非常广阔的创新空间,在很多方面,我们看到了推动行业变革的前兆和预示。”韦柳融表示。
“一个方面5G的行业应用有很多增量的创新上,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的情况下,叠加很多新的功能,比如说5G+机器视觉检测、5G+AR辅助诊断、5G+超高清视频监控、5G+无人机巡检等应用,这些方面给很多行业创造了很多新的价值。另外,5G的应用也可以部分替代现在一些行业里的有线和无线连接,带来更好的技术性能。这些替代也带来了新的价值,例如在工厂里,5G的部署可以提升生产线的柔性化能力,节约生产线重新拆分、移动和组合时的重新布线成本和改造时间成本等。”韦柳融说。
韦柳融表示,除了在生产领域的应用,5G也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变革提供了创新的途径。5G通过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可以将治理的感知触角广泛延伸、深度下沉,实现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的动态把握,让数据“出谋划策”,形成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能力。5G与超高清视频、VR/AR、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的结合,也可以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给大家带来远程实时会诊、远程急救、远程超声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在娱乐方面给大家带来更“身临其境”的体验,推动这些行业的革命性变化。“当然这些应用在行业的推进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甚至还需要重塑新型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5G应用在各个行业大规模的普及。”韦柳融补充说。
此外,5G与工业融合之后,逐步成为支撑工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化浪潮中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为各国经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促进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韦柳融表示,整体来看,今年5G在工业互联网里面的应用探索非常多。据第三届“绽放杯”大赛参赛项目数据统计,5G在工业互联网里的应用探索项目已占所有项目的28%。目前5G在工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应用探索,并已经形成了5G+超高清视频实时监控、5G+AR/VR辅助装配或运维、5G+机器视觉检测、5G+远程操控、5G+数据采集等等一些典型应用,相当一部分应用已经可以进行复制推广。但整体而言,这些应用在工业互联网里面还属于外围应用,未来随着5G技术和生态的逐渐成熟,5G的应用将从外围的创新逐渐走到与核心的生产结合的创新上。